四川背夫,用脚印踩出一条茶马古道

发布时间:2019-08-02   查看次数:2658 次

现在的我们,想喝到一杯好茶有多简单?点开天府龙芽微信小程序,选好商品下单就可以在家里等着茶叶从四川“飞”过来。

但在不远的过去,人们为了茶,竟硬生生地用双脚踏出一条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史料记载,早在唐代的中期,现在的世界屋脊上就流行饮茶。“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在藏区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凑巧的是,与藏区毗邻的四川、云南等地均是茶乡,特别是与四川藏区接壤的雅安,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种茶区。在明代中期,川茶总产量的90%都销往藏区,到了清代,每年进入藏区的茶中有80%以上来自四川。

藏族传统饮品酥油茶


这么多川茶要进入西藏,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时代,是如何穿越崇山峻岭的进入西藏的呢?答案就是这条川藏茶马古道。川藏茶马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东起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茶马互市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文明古道。

茶马古道路线图


都说蜀道难,但相比蜀道,从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的这一段路,可能才是真正的天堑。海拔的急剧爬升,带来的是一路的艰难险阻。沿途高山深谷众多,崎岖的小道在山间盘旋,一边是笔直的山体,一边是陡峭的悬崖。这样艰苦的路途,只有人能用脚步丈量,于是背夫这一职业应运而生。

背夫从雅安的茶庄领茶,这里是他们艰苦跋涉的起点


作为当时最苦的谋生方式,背夫们一般利用农闲时间来从事这份工作。为了防止背夫们中途带着货物溜走,需要有人组织、有人担保。他们八个一群、十个一伙,在雅安的茶庄里领茶包,然后运往藏区。茶包用篾条包装,重的18斤一包,轻的15斤一包。看这高垒起的茶包,背夫们的负重量可见一斑。

背夫用丁字形拐杖撑着茶包歇脚


都说凡事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但在茶马古道上,不仅没有地利,天时也很难得。背夫们有一段顺口溜描述了茶马古道的四季——“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四句顺口溜,生动再现了当时的艰辛。特别是冬季天冷的时候,麂子岗、泥巴山、飞越岭下雪,道路结冰后十分难走,一不小心就可能滑下山崖。


茶马古道上的背夫队伍


从事背夫这一行当的人,多半是穷困潦倒迫于生计。因此,背夫不仅仅是青壮年男性,还有众多的老人、少年、青年女性,甚至是哺乳妇女。她们背上背着茶包,胸前挂着孩子,为了一家人的未来弯着腰前行。

背夫简单的“装备”


正是背夫们缓慢而坚定的脚步,铺就了这条逶迤于世界屋脊之上的千年古道,也让不产茶的青藏高原有了喝酥油茶的习俗。一辈又一辈的人,用汗水灌溉出了绚烂的茶文化。

茶马古道旧址


茶马古道,这条神秘奇险的古商道,沉淀了厚重的历史内涵和丰富边茶文化,是连接地域、民族文化的纽带。它既是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更是一条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彰显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的大道。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